top of page
87493392-2517292345185484-7652525067313610752-n_orig.jpg

「心之飛人」葛羅托斯基體系表演訓練課程 (專業舞者特別場第二回)

導師:黃家駒

由「心之飛人」導師黃家駒特別為專業舞者而設的6天分享課程。

「心之飛人」訓練體系由有「表演訓練大師」美譽、紐約大學的榮休藝術教授Stephen Wangh所創立。他教導形體表演超過40年,是葛羅托斯基Jerzy Grotowski於上世紀60年代剛為世人所知曉時的初代美國門生,並深受葛氏的獨特形體表演訓練方法所啟發。經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其著作 'An Acrobat of the Heart, a physical approach to acting inspired by the work of Jerzy Grotowski',更為世界各地的表演老師所使用,受同業大力肯定其教學法是「真的可以用來演出的戲劇技術」。

本課程將會以葛氏的獨特形體表演訓練方法,讓學員學習如何透過身體感官連結個人的心理和感情世界。課程中除了幫助學員打破既有的心理枷鎖,把自己從遲疑(hesitation)、恐懼(fear)、壓抑(inhibitions)這些阻礙演者作出人性表現的障礙中釋放出來之外,更鼓勵學員從自我審查(judgement)中獲得自由,以及藉著各種練習開發學員聆聽、反應、及創作的能力。學員可以因應需要和當下身心狀態發展出讓自己達至身心合一(psycho-physical)的暖身方式。

日期:2020年2月18,22日、3月7,8,9日
時間:19:30-22:30(共15小時)

地點:流白之間

費用:免費,但只接受舞者報名

 

導師簡介:


黃家駒

英國倫敦大學法律學學士。
「流白之間」聯合創辦人及藝術總監、「馬戲班」藝術總監,亦為表演研究中心(香港)成員。現為香港專業戲劇人同盟幹事、歐亞戲劇協會Eurasia Theater Association香港代表。

身體中流淌著兩條傳承,吳偉碩(梵谷)老師的「心體一技」跨文化表演體系訓練、Stephen Wangh的「心之飛人」 葛羅托斯基體系表演訓練。曾獲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、台灣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、澳門的友人創作(藝術)劇團等地方作以上兩種體系的教學分享。除了訓練教學外,近年亦專注於策劃跨地域、跨文化、跨界別活動,探索小劇場的本土性、國際性、機動性及精神性,以及思考如何藉著表演藝術回應社會及時代。

近年導演作品包括:流白之間x沈旭暉「堅離地球」《Bad Roads》烏克蘭籌款演出、流白之間《侮辱‧白羅斯》(Insulted.Belarus)英語廣東話國語三種語言演出、流白之間x沈旭暉「堅離地球」《侮辱‧白羅斯》、馬戲班《逆水行》等。於2016年夏天,黃氏首次以導演作品、女性獨腳戲《紅玫瑰/白玫瑰》參加愛丁堡藝穗節,該劇女主角蘇子情小姐更藉著該演出獲得Asia Art Awards的最佳女演員提名。
曾參與演出作品包括馬戲班《墨迷宮》、《再見‧貝克特》、表演研究中心(香港)《「太極與表演」硏究成果展演-伊狄帕斯王》、香港大學百週年舞台劇《百年家書》、撞劇團《都市野人》及《都市野人2》、高行健藝術節《山海經傳》世界首演等。

余巧兒 Carmen Yu


幾次的工作坊後,我覺得教懂我如何成為一個人,一個”人”在舞台上,在演出上,在創作上。對我而言,成為舞者後所做的創作都從身體上出發,甚少思想其深度,只有臨演出前才會逼自己帶進所謂的狀態。但原來失去的深度何其重要,由簡單的呼吸,想像,聲音便可改變整件事。不過,我覺得自己未突破到,特別情感上。生活上可能是感性的人但當練習時理性的我被情感牽動時,我不敢,不敢太dramatic? 不敢太矯情?對此我有點內疚,自己其實未能突破到……

但這次工作坊發生得很合時,在沒有工開的日子中,令我思考何謂表演者,我喜歡有狀態的表演者,我喜歡劇場,喜歡文字,但如何構成並令其有火花,我自問未有這樣的能力,但我深信工作坊的工具一生受用,要不斷問自己,問自己所需是什麼,什麼是那一刻的情緒,見到什麼,我經歷些什麼,而不是做出來.. 

謝謝這個有緣份的工作坊。

莫嫣 Jennifer Mok


痛苦
痛+苦=?
痛苦是否為我們尋找存在價值的捷徑?
痛苦的感受觸發情緒
而情緒是否為觸發行為的關鍵?
物質(身體)和物質(空間)發生關係的媒介是甚麼?
物質和時間又有何聯係?
時間+空間=存在?
若沒有情感的痛苦,身體的舞蹈是甚麼?
一個意識與身體交流的旅程
讓情緒乘著記憶和乳酸於安全地帶奔馳
感性與理性並駕齊驅的背後是否另有馭者?
回憶是否真實?
念頭是否為時間之刻度?
坦誠是否就在當下?
當下在哪裡?
如何讓身體呈現?
彈指二十念
努力用身體描繪
而身體是如此的誠實
疲倦,怠惰
即使身體逐漸衰老
肌肉的酸痛感是回春的良藥
仿佛在訴說著它對鍛練的渴求同追討欠薪一樣合理
聲音是陌生的領域
耳朵很專注
聆聽自己,聆聽別人
肢體配合荒謬的語言產生出耐人尋味的狀態
努力記住每個無以名狀的瞬間
反省、拆解、分析
享受著無私分享的快樂
感謝家駒、感謝Ivy

89436933-2530739290507456-64039548729530
89388783-2532809933633725-2792536758892363776-n_orig.jpg

Ivy Tsui 徐奕婕

最深刻的是重新體驗「人」這個材料。

舞蹈訓練讓我挑戰身體極限和欣賞肌肉線條的美,隨著音樂,體驗各種不同的觸感和感覺。而「心之飛人」的練習中,只有少量共同的出發點和提示,完全沒有音樂的存在,聆聽動作、內在的節奏、和空間的關係和呼吸以至聲音文字都是觸感的來源,觸感又引發直覺的聯想記憶,記憶中的事件擁有獨特的調子顏色,看見自己對當中的人物的感受一下子衝出,如閃電雷鳴,如海浪衝擊。一浪接一浪,一波接一波,就像重臨那一刻,讓沒有被身體忘記的感受和動作記憶重新同步理解一次。欣賞家駒十分重視每個人回顧自己的旅程和經歷,提供空間可以較客觀地觀看自己的反應,整理身體為我存的檔案。

通過一系列的存檔和提取的過程,可能就在梳理「人」這個材料的可能性?
不論是誰,只要還是對「人類」這個品種還有一絲好奇,都能為她帶來一些啟發?
爭扎,或許就是生命?


#danceivydance

許俊傑 Hui Cyrus

・很喜歡你地葛羅托斯基表演訓練減法的概念,將阻礙你表演/表現/自我發現/與人溝通/反應... 等的一切障礙,你發現它、面對它、移除它。

・諗起張無忌學太極,又諗起《金剛經》說: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。

・我們知道我們的心住了甚麼嗎?關注的、逃避的是甚麼?有意義嗎?

・調節呼吸能影響表演者(我)和觀者的情緒,這一點我是知道的,也是我最愛的編舞/演出方法之一,而你介紹了 聲音<>呼吸<>身體<>意象<>能量 之間互動的關係,於我確是一個新天地,亦很享受,想在這多探索一下。

・最後一堂「煮豆燃豆萁」之後,我呢個星期訓覺喊醒過兩次,是清理並釋放梗住在心中的情緒吧。

90387357-2533632136884838-3195023568744218624-n_orig.jpg
90355108-2535254516722600-1192901997955645440-n_orig.jpg

歐凱樺 Au Hoi Wa Annie

常常說身體很誠實,但究竟有多誠實?是誠實面對自己的過去?是一絲不苟地表達當下的想法?是感受當下身體帶來的存在感和自由?是內觀和空間人事物之間的平衡?⋯⋯

我記得第一日工作坊家駒就說心之飛人是一個減法練習,好好發掘與生俱來所擁有的技能。無錯,成長經歷和社會灌輸的確帶來一些可能連自己也沒有發現的規限,導致身體其實也儲蓄了一些不必要的限制。

經歷五次工作坊後,在每一個練習中可以慢慢去尋找自己的根,嘗試觸碰自己的限制、發現自己深層的弱點、發現好的地方、驚喜到自己的時刻等等,非常當下地認真地面對自己和表達自己,老實說心理上還有未衝破到的一些舊習慣,但是一個好開始,好像從練習中給了我勇氣,開始去思考當下做什麼選擇,選擇衝破還是作其他的選擇!

想像力和念頭是我感受最深的,有時候即興時提醒自己要集中要顧好身體動作,可能回想會感覺身體很好feel、很flow等等,但卻缺少了一點的味道,而其中有一個練習卻可以直接面對這些念頭,有很多很多念頭像流星般飛過,很跳脫很散亂,卻成為動作的靈感,成為那個很好feel底下的一點味道;另外,也有從動作引發的幻想,將自己完全陷入另一個自己的內心小劇場中,將對空間的想像帶到另一個層次,也讓動作帶領去感受情緒,令身體有一個更實在的理由去動~~~~

很開心有這次真誠的機會,探索和尋找一個新的舞動方式!感恩和感謝能與所有人共同經歷了一個珍貴的旅程!

© 2024 by Blank Space Limited. 

bottom of page